第五届全国土木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报道(四)

发布者:张爱芹发布时间:2014-07-05浏览次数:880

2014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

暨第五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报道

(四)

74日是2014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第五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第四天。上午,结构与防灾专题到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参观,桥梁专题继续学术讲座,工程管理专题参观南京保障房项目;下午,所有学员在东南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进行素质拓展训练。

一、结构与防灾班学员九龙湖校区参观纪实

上午8:30,结构与防灾班的全体学员在东南大学土木学院实验中心肖士者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九龙湖校区土木实验室。

肖老师向学员们介绍东大土木学院重点研究的领域及正在做试验的研究项目,并着重介绍了MTS单向地震模拟振动台、MTS100吨疲劳试验机、火灾试验系统、大型液压式压力试验机等大型试验设备,以及在建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学员们均表示受益匪浅。

学员们还参观了九龙湖校区校园,美丽的校园环境,雄伟的图书馆、新颖的体育馆,给学员们印象深刻。

上图:肖士者老师带领结构方向学员参观九龙湖校区实验室

 

二、桥梁专题分会场纪实

桥梁班今天上午由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实验室中心主任宗周红教授、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钊教授做专题讲座。

宗周红教授讲座的主题是“强震下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倒塌破坏研究”的报告。宗教授首先指出近期地震动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提醒学员们注意地震发生地区的变化以及目前的全球地震活跃期,强调了高墩大跨桥梁抗震研究的重要性;随后,介绍了高墩大跨的定义,分析了其中亟待解决的抗震设计问题,并以刚构桥振动台实验为核心,介绍了国内外振动台实验的开展情况和高墩大跨刚构桥的抗震研究最新成果;最后,结合桥梁倒塌破坏的数值研究,分析了刚构桥梁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宗教授的讲座深化了学员们对高墩大跨桥梁结构抗震认识。

 

上图   东南大学土木学院实验室中心主任宗周红教授给桥梁方向学员做报告

刘教授讲座的主题是“桥梁概念设计:力流与力流模型”。他用全新的方式为学员们讲解了许多经典的力学知识,并以索多边形法的原理入手,重点介绍了力流的图解表达方法;在介绍梁体内的力流传递路径和D区的力流传递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力流传递方式与构造细节的关系(包括锚固处、牛腿及腹板传剪结构等);针对实际桥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力的平衡与力流传递关系,指出桥梁概念设计的合理性、必要性。刘教授的讲座给学员们很多启发。

 

上图   东南大学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钊教授给学生做报告

 

 三、工程管理班学员保障房工程项目参观纪实

上午,工程管理班学员参观了栖霞建设集团开发的南京保障房项目“花港·幸福城”。工程师首先向介绍了学员们介绍了“花港·幸福城”项目的基本情况,并播放了一个关于“花港·幸福城”项目的短片。短片不仅讨论了幸福的定义,而且详细介绍了“花港·幸福城”的施工组织设计。随后,工程师带领学员们参观了已建成和正在建的公租房、限价销售房。参观过程中,不断有学员们提问,气氛热烈。

 

上图   工程管理班学员参观花港·幸福城

四、素质拓展训练纪实

下午,第五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全体学员齐聚在东南大学兰园大学生活动中心,在专业教官指导下进行训练。教官将学员分为6队,并让各队上台展示了各队自己设计的队形和口号。

正式的拓展训练分为两个部分,“急速60秒”和“翻牌有术”。

“急速60秒”要求每队队员在60秒的时间内排出30张卡片的顺序。游戏开始,各队的表现多少都有些杂乱无章,但经过团队集体分析寻找解决办法,各队的表现一次比一次好。最终有过半的队伍在60秒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任务。

“翻牌有术”要求每队队员排成一列,依次轮流有序的翻出红黑各10张牌,这10张牌原本是无序的,要求同一组的学员们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出谋划策一起完成任务,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在每轮游戏结束,教官都引导学员们做总结,既有对成功经验的归纳,也有对失败经验的反思。

本次拓展训练项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考验了学员们的应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了学员们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学员们也在一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

学员们齐唱“我们是一家人”,将素质拓展推向了最高潮。

 

 

 

(文/冯宇、谢康宇、汪茉莉、沈龙,

/魏明、朱松松、舒诚忆、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