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盱眙县杨志明副县长、纪委何栩书记、重点办樊金鸿主任、经信委贺孝成主任和姜洪英副主任等一行5人访问我院,与吴刚院长、张星书记、傅大放副院长、吴伟巍老师、袁竞峰老师等就开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的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
吴院长首先对杨副县长一行专程来访,谋求在建筑工业化方面的合作表示欢迎,指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产业界和政府的协同合作。袁竟峰博士向客人系统介绍了我院正在重点打造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与江宁区共建的建筑工业化示范特区。杨副县长对此非常认可,很感兴趣,他重点介绍了盱眙正在重点建设与南京市共建的宁淮新城,希望能借助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在盱眙建设苏北的建筑工业化示范特区,辐射苏中、苏北、安徽等地,与江宁区的建筑工业化示范特区形成南北呼应。
会上,双方就如何建设建筑工业化基地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初步共识,会后将继续深化合作方。
(袁竞峰/文,张爱芹/图)
【盱眙县】
盱眙是全国最早建县的县份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春秋时,盱眙名“善道”,属吴国,曾是诸侯会盟的地方;战国时,越灭吴,盱眙属越国;后楚国东侵扩地至泗上,盱眙为楚邑。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度时,盱眙建县,县名初为“盱台”(台,音怡),后为“盱眙”。境内有都梁山,山上盛产都梁午草(即泽兰),隋大业初,炀帝在盱眙置离宫——都梁宫后,盱眙别称“都梁”。历史上,盱眙曾建过都,升过郡、军,还有州、郡在盱眙设治。民国时,安徽省第六、四、九行政督察区先后设治于盱眙,1955年,盱眙由安徽划归江苏,现隶属于淮安市,辖14镇5乡,国土面积2497平方公里,是江苏的四十分之一,人均国土面积是江苏平均水平的2.5倍,素有人均“两亩耕地一亩山,一亩水面一亩滩”之称。
2011年实现的主要经济指标: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19亿元, 比上年增长14.3%(不变价)。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79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7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15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21.9%。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9.6:46.1:34.3调整为18.7:44:37.3。
2013年主要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400元,均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亿元,增长20.9%;财政总收入45.5亿元,增长21.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增长25%;注册外资到账资金31000万美元,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42000万美元,增长2%;规模企业开票销售收入205亿元,增长26%;新增列统企业数50个;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00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00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21%。